English

“隐私”的烦恼

1998-11-0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团结出版社《单身隐私》责任编辑 金爽 我有话说

《单身隐私》出版后,我接待过不少记者的采访,我发现他们的年纪大都在20岁左右,他们关注的都是隐私问题,比如关于隐私的概念,是否形成了隐私风潮等等,并没有找到“隐私”类书畅销的主要原因,我想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。

并非因隐私而畅销,而是在于其真实。老照片系列征服读者的是它的真实性,小说的衰落从反面也证实了读者要看真实的东西,虚假的、编造的作品,无情地遭到市场的冷落。《单身隐私》是由50位单身自己写的,这比接受采访更直接,比别人转述,经过别人的过滤更真实。单身,作为一个逐渐增大的社会群体,他们的情感、心理、生存状态如何,这部书用50个典型,勾画了这一群体的整体面貌。比如那种夹在中间的感觉:结婚畏惧离异,离异畏惧单身,那种路无尽头的悲凉。比如挂着几个,到周末约会伤透脑筋,恨分身无术的无奈情景,把单身生活隐秘而真实的现状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而其中每一颗受了过深伤害的心,是非常沉重的,小到50个单身男女,大到整个这一群体,他们都是失去家园的流浪者,在摆脱不幸,争取新生活中,他们所受的伤害都比下十八层地狱有过之无不及,一幕幕人间惨剧汇集到一起,像战争灾难片能给人强烈震动一样,单身男女是家庭残酷战争后的苦难者,他们的痛苦足以引起善良社会广泛的同情。就像人们看灾难片时,每个人都本能地联想:灾难别降临到我头上,别降临到我家里。当人们在痛苦情感的强烈刺激下,首先引起拒绝与排斥,跟着人们就会拿镜子去照,看看自己有没有危机隐患,怎样从根本上杜绝灾难发生的可能性。进而,人们会追寻一幕幕悲剧演变的最初原因,观念上的,制度上的,社会的,各方面存在的不足,造成这么多不幸。为什么结束不幸要花巨大的代价,这到底是文明还是落后。

在这充满诱惑,充满变化,道德滑落,信仰危机的世纪末,危机波及到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,处理不好,将会有更多的人在劫难逃。也许正是由于情感危机的普遍性,特别是35-4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们,危险更大,因此,他们的共鸣与关注更多。

至于说隐私,没有绝对隐私,能说出来的就不叫隐私。“隐私”类书畅销与隐私无关,而是由于当代人情感危机的普遍性这一严重的社会现实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